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和新謀劃。近年來,荊州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見實效,將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為持續鞏固中央督察整改成效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推動督察向縱深發展,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今天,我們邀請到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文俊同志,請他介紹我市中央及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文俊: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簡要介紹中央及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相關工作情況。
2016年11月至12月,我市迎接了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2018年7月至8月,迎接了第一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2018年10月至11月,迎接了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2020年9月,迎接了第一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2021年9月,迎接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是對我市生態環境的“全面體檢”“精準把脈”,也是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悉心指導和關心幫助,更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全面助力。我市歷經三輪五次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主要為4個方面:一是水環境質量改善提升壓力巨大;二是部分整改工作成效不夠明顯;三是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亟待加強;四是推動生態文明意見建議。
在一次次督察過程中,我們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快問題整改,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工作機制。
一是高度重視,強化責任。切實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強化責任意識,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重點督辦,確保責任層層壓實,問題整改落到實處。進一步強化工作機制,對整改任務和通報的問題,列出清單,倒排工期,強化措施,嚴密調度,跟進督導,確保穩步有序有力推進。對化工園區認定、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園區升級改造等工作,做到精準把握國家和省相關政策要求,依法依規,穩步推進。
二是緊盯目標,克難攻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緊圍繞交賬目標和整改任務時間節點要求,認真梳理、對標找差、研判原因、精準施策,迅速推進整改工作。進一步增強緊迫意識、大局意識、攻堅意識,強化資金項目保障,特別是中央和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年度交賬任務,確保按時按期、一個不漏、對賬銷號。進一步強化國省控考核斷面(水域)不達標問題整改,加強重點流域、重點湖泊、重點區域水質提升攻堅,針對四湖總干渠新灘、西干渠潘市,洪湖、長湖、牛浪湖和崇湖強化專項整治措施,有效提升水質優良率。加快城鎮污水截污和管網清污分流改造,提升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率。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排污口溯源整治,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執法監管機制,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開展空氣質量改善提升攻堅行動,全力提升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水平。
三是強化督辦,嚴格考核。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統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和長江高水平保護,實行一體推進、一體整改、一體督辦,不折不扣、一抓到底,推動問題徹底解決。強化督辦機制,采取明察暗訪、第三方核查、定期調度通報等方式,加強現場核查,及時通報、函告提醒,及時跟進督導,對交賬任務嚴格考核結賬。對問題突出、整改不力、工作滯后和影響全市整改進度的,開展責任追究。嚴肅紀律,堅決杜絕表面整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一刀切”等問題。
截至目前,反饋的190個問題已完成整改150個,完成率78.95%。交辦1141件信訪件已辦結1139件,完成率99.82%。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整改任務47項,已完成45項,未完成2項(均為洪湖水質不達標);交辦129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整改任務共23項,已完成13項,正在整改10項(計劃今年底前完成8項);交辦322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反饋意見整改任務25項,計劃2022年完成11項,2023年完成4項,2024年完成1項,2025年完成9項。目前,已完成6項(銷號1項,進入銷號驗收程序4項),達到序時進度19項;未納入督察報告問題線索3項,目前,已完成1項,基本完成1項,達到序時進度1項;交辦196件信訪件,已完成194件,階段性辦結2件。第一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共47項,已完成整改46項,未達到序時進度1項;交辦344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第一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整改任務共48項,已完成整改43項,達到序時進度5項;交辦150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2021年,全市因損害生態環境問責各級黨員干部273人。謝謝。
主持人:
謝謝顧局長的介紹。現在進入問答環節,請媒體朋友們舉手示意。
湖北日報記者:請問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中,暴露出來的荊州突出問題和生態環境短板有哪些?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文俊: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市的突出問題和生態環境短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水環境質量改善提升壓力巨大。主要湖泊(洪湖)水質難以在短期內實現達標,洪湖水質近年改善緩慢,且波動變化較大。目前,湖內水質總磷濃度高居不下。據中科院精密測量院開展湖內外水質對比監測,監測結果湖內所有采樣點其水體總磷濃度的均值為劣V類水質,原因主要是沉水植被退化消失,底泥失去植被保護,沉積物再懸浮增強,風浪的擾動,造成水體氮、磷和COD濃度偏高。
二是大氣污染問題依然突出。受季節性、輸入性、全域性污染影響,空氣環境質量尚不穩定,揮發性有機物、臭氧等污染因子防控風險較大,任務十分艱巨。
三是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亟待加強。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指出,農業減肥減藥示范項目覆蓋面小,難以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養殖尾水污染湖泊水質問題突出,一些池塘養殖尾水未經處理直排外環境。目前,我市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仍處在局部示范推進階段,養殖尾水治理仍存在缺乏資金保障問題,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全面治理任重道遠。謝謝。
主持人:
請記者朋友們繼續提問。
湖北廣電記者:請問中央和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后,給荊州生態環境和市民生活帶來了哪些顯著變化。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文俊: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先講兩個典型案例。
第一個是“一堵了之”的典型案例。2018年10月30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湖北省,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11月4日至6日,督察組到我市開展下沉督察。督察發現,我市城區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對沿河沿渠排污口“一堵了之”,造成生活污水倒灌城區街面,群眾反映強烈。這個問題作為當年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全國通報。收到反饋后,我市借生態環保督察“東風”,立即制定整改方案,舉一反三、分類施策、全面整改,推動源頭治根、靶向治標、系統治本、制度治常,構建“一城活水、滿城清水”的城市水系,加快建設城水相依、人水和諧的全域水鄉園林城市,并完成典型案例整改。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抓整改。啟動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營造大投入、大清理、大整治聲勢,形成“排查、收集、處理”治理閉環。加強前端排查,檢(探)測排水管道3785公里,累計實施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及混錯接點改造79條,修復管網缺陷1.86萬處,開展排污口綜合整治,最大程度減少生活污水直排。加強中端收集,中心城區累計投資26.2億元,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網531.8公里,城區生活污水收集率較2018年提高10個百分點。加強末端處理,完成中心城區草市、城南、紅光3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擴建,新增處理能力13萬噸/日,城區污水處理能力提升至34萬噸/日。二是堅持系統觀念,綜合治理固成效。全力爭取國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以試點示范引領,統籌做好中心城區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治理文章。獲批全國第二批黑臭水體整治示范城,城市7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啟動51.5億元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分年度實施沿河截污、河流清淤及底泥處置等重點工程。實施中心城區水生態修復工程和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立4條生態補水線路,每年向護城河補水達3000萬立方,環荊州古城濕地公園水體提升為Ⅲ類水質,建成國家濕地公園。三是堅持常態長效,標本兼治管長遠。依托覆蓋中心城區所有河湖的市、區、鎮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加強巡查管護,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為有效”轉變。堅持流域共治,開展包括中心城區水系在內的四湖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每年設立7000萬元生態補償獎勵專項資金,實行差異化考核,倒逼四湖流域沿線縣(市、區)切實履行治水責任。緊鄰中心城區的長湖3個圩垸退垸還湖工作全部完成,區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堅持系統施治,統籌岸上岸下,實施“碧水、綠岸、潔產、暢流”系統治理,按照“環湖建公園、濱河建綠帶、水系連通建綠網”思路,在中心城區建成123公里濱水綠道,串聯51個口袋公園,城區人均擁有綠道長度1.25公里、綠道覆蓋率達91%,綠水相融、處處皆景的生態宜居城市加快構建。
第二個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件的邊督邊改。接到督察組轉辦“荊州市紀南文化旅游區紀城村6組益龍飼料廠旁有條路進去有一家垃圾回收處理廠異味擾民?!毙旁L件后,我們高度重視,立即整改。一是迅速實施關停取締。荊州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組建由紀南鎮、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分局組成的工作專班對該廠兩家塑料回收站進行了關停取締,截至2021年9月21日,該廠內兩家塑料回收站已完成設備清除、原料清除、成品清除、用電柜拆除。產生的1噸工業固體廢物已于2021年9月20日運輸至荊州環聚環保有限公司妥善處置。二是舉一反三,推進轄區“散亂污”作坊整治。為深刻汲取教訓,工作專班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對轄區內其他3家小作坊實施了關停取締。2021年9月21日,對紀城村6組居民開展了問卷調查,向10戶發放問卷,群眾認為對“垃圾回收處理廠的關停取締總體評價”認為“非常滿意”的占比為100%。同時,啟動追責問責,對分管環境整治工作的村干部,因未正確履行工作職責,給予誡勉談話處理。
以上兩個案例是督察組交辦信訪件辦理和反饋問題整改的一個縮影,通過近6年多的持續督察整改,我市不斷夯實生態環?;A設施建設,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解決和整治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荊州的天更藍、水更綠、土更凈。
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十三五”期間,全市PM2.5由2016年6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降幅38.3%;PM10由2016年10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4微克/立方米,降幅36%;優良天數比例由2016年64.8%上升到87.4%,增加22.6個百分點,整體實現了兩降一升。2021年,全市PM2.5為35微克/立方米,PM10為64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88.2%,重污染天數為1天,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江河湖庫水質總體好轉。“十三五”期間,全市1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2016年的64.3%上升到85.7%,達標率由2016年的58.3%上升為92.9%,消除劣V類水體。荊州長江干流水質保持良好等級,飲用水源地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土壤環境質量穩中趨好。目前,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清潔等級。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全市江豚種群數量已由70頭增至100余頭,麋鹿種群數量由550頭增至1100頭。沿江綠色長廊已然形成。目前,中心城區公園綠地總面積1189.93公頃,建有綜合公園19個、社區公園或游園88個、帶狀公園4個、專類公園13個。先后完成荊沙河、護城河、內荊襄河、西干渠、太湖港等河道的植被綠化、水系聯通,改善河道水質,美化沿河景觀,暢通濱水碧道,打通水網脈絡。建成荊江風情帶洋碼頭景區、荊江園、漁樂園等網紅打卡點,“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公園城市已初具雛形。謝謝。
主持人:
請記者朋友們繼續提問。
荊州日報記者:今年來,我市持續保持向上爭資金、爭項目的昂揚斗志,“湖北長江荊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獲批,首個EOD項目也被成功納入中央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請問這兩個項目實施對我市生態保護和修復起到了什么作用?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文俊: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長江荊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于2022年經自然資源部、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三部委批復,按照“省級協調、市級主導、縣級實施”的原則組織實施,是湖北成功申報的第二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該項目覆蓋全市8個縣市區,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投資72.15億元,其中中央獎補資金20億元,將打造“一軸四區多點”的修復格局(“一軸”為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主軸,范圍包括長江干流水系及兩岸5公里,全長483公里,面積5351.53平方公里;“四區”即洪湖生態保育區、長湖生態保育區、江漢平原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示范區和洞庭湖流域(湖北)生態功能提升區)。工程具體包括岸線保護和修復、湖泊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水系連通、生物多樣性保護等10類39個重點子項目,計劃工期三年。項目實施后,將有效解決區域內長江岸線保護存在短板、湖泊濕地生態系統退化、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不足、生物多樣性受脅迫等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完成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24937公頃,預計年新增碳匯能力約29.60萬噸,確保實現“山清水秀、林茂田豐、湖凈草盛、魚美稻香”的目標愿景。河湖濕地群保護修復樣板使長江荊江段及洪湖流域生態系統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加強。
長江(荊州段)河湖水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產業開發EOD項目是我市申報的首個生態環境導向開發金融支持項目,于今年7月底通過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和國家開發銀行評審,被成功納入中央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該項目以“治產融合、生態園區、水質改善、水網生態、人水和諧”為目標,致力于形成“經營性資源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的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產業融合發展多元融投資模式,著力解決重點產業園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不足、相關河湖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局部水質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治理資金來源渠道缺乏、生態環境難以支撐高質量發展需求等短板,以夯實我市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優勢產業發展平臺和生態環境基礎條件。該項目總投資47.25億元,將實施包括長江岸線及周邊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內河湖渠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和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臨空經濟啟動區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及健康旅游產業設施提升等關聯產業開發工程子項目12個,并對接整合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資金9.43億元及中央專項資金2.54億元,有助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下一步,我們將與有關金融機構緊密對接和合作,加快推進EOD項目貸款的落實和建設落地實施。謝謝。
主持人:
感謝顧局長的介紹和解答。各位記者朋友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后和市生態環境局聯系采訪。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